Thursday, September 4, 2025
Home活动报名《笑容与拥抱》

《笑容与拥抱》

《笑容与拥抱》

文 / 刘东强

我不是不爱笑的人,只是从小长大的环境告诉我,男人笑太多,不庄重

小时候老师训我们:“别整天嘻嘻哈哈,像个男孩子的样子。”
工作以后,同事也常说:“谁笑,谁先输。”
连坐在饭桌上,家里长辈见我一脸轻松地讲笑话,也会皱眉说:“正经点。”

于是我养成了“面无表情”的习惯,脸上写着“认真”两个字,其实内心只是怕别人说我“不稳重”。

直到我移民加拿大,才发现自己跟不上“气氛”。

加拿大人,好像天生容易高兴。
我早上去咖啡店买咖啡,排队等着,前面的人跟店员聊得正欢:“How are you today? How’s your weekend?”
轮到我了,店员冲我露出一口整齐的大白牙:“Good morning! What can I get for you?”
我条件反射地说:“Medium coffee. That’s all.” 然后低头付钱,匆匆离开。
有一次店员多给我一块饼干,我说“不需要”,她笑着说:“Oh, come on, enjoy your day!”
我点了点头,走出门后却突然有点惭愧:人家只是想让我高兴一下,我却好像在防备什么。

刚来时,我总觉得他们“太假”:
笑容像程序设定的,聊天不谈实事,全是“Have a great day!”、“That sounds amazing!”、“Good for you!”

而我们中国人见面呢,开头往往是“你最近咋样?”
回答多半是:“唉,忙得要死”,“头疼得很”,“孩子不省心”……

我们好像要先“苦一苦”,才算“真实”;而他们,却像是生怕自己的苦闷会污染空气似的,把微笑挂在脸上,把悲伤藏在心里。

慢慢地我明白了,这不只是性格不同,而是文化差异。他们的笑,不是假;是他们从小被教导:让人感觉舒服,是一种礼貌,也是一种修养

让我最不适应的,是“拥抱”。

这里无论男女,一见面就张开双臂,一把抱上来。有时候还轻轻拍背,有时候脸贴一下。我整个人僵在那儿,像被电到一样——不知道手往哪儿放,脚往哪儿站。

有一回,一个年纪比我还大的白人同事在午休时跟我聊完天,说了句:“It’s always good talking to you, man.” 然后突然伸手hug了我一下。

我脑子一片空白:我们也没多熟啊,抱什么抱?
但他那一瞬的动作,并不是故意亲昵,而是一种表达——不经意,却很真诚。

这几年,我渐渐习惯了握手、点头、say hi,但“hug”这道坎,我至今没完全迈过去。

加拿大的男人,和我们想象的“男子汉”不一样。

他们会用香水、涂润唇膏,衣服常常搭配得干净利落,头发剪得有型。虽然不上班的时候也穿T恤、牛仔裤,但总是有一股“清爽劲儿”。
而我们很多华人男士,要么西装革履、一丝不苟;要么就邋里邋遢、衣角耷拉。

刚来时,我一度觉得那种“精致”是矫情。后来才发现,那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态度,也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。

他们对女性,更是另一番景象。

在地铁上,男士看到站着的女士,常会主动让座;一起走路,男士推门、让先;吃饭时,男士轻声细语地询问太太是否吃得习惯。

我一开始看了心里有点别扭,后来慢慢觉得,这样的体贴,其实挺好。

我曾经以为“温柔”是软弱,是娘。但在这里,我学到的是:温柔不是退让,是包容。是一个男人可以强大,却不需要用冷漠来证明自己;可以稳重,却不拒绝笑容;可以理性,却也不吝表达。

这几年,我仍然不习惯社交场合大笑,也不常主动拥抱别人。但我开始在走廊里对邻居点头微笑,也会在太太忙碌的时候烧一顿饭,说一句:“You’ve had a long day.”

那笑容不再是表情管理,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感谢。

我不是变了,而是终于学会了,在温柔中,也可以做个体面、坚韧的男人。

如果说中国文化让我学会了承担,加拿大文化则让我学会了表达

从不笑、不抱,到慢慢放松、挺胸、伸手——这个过程,不只是文化的适应,更是自我成长的一部分。

有一天,我也许会轻松地回一个hug,不再局促,也不再抗拒。

到那时,我想,我的笑容,会是真的。


欢迎参加《戏说加拿大/Ha Ha! Canada》征文活动!用笔来书写你的独特的加拿大故事!

无论你在温哥华的细雨中感到惆怅,还是在魁北克的雪夜里领略浪漫;无论你穿行于安大略的地铁与校园,或漫步在新斯科舍的港湾与老街;无论你曾在阿省与萨省仰望星空,或在曼尼托巴的湖畔垂钓黄昏;无论你热爱新不伦瑞克的双语社区,或在爱德华王子岛的红土与海风中安家;无论你远居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的东海岸边陲,或在初来乍到的日子里踟蹰前行,还是早已在枫叶国落地生根、建立自己的世界,我们都欢迎你的声音!

《戏说加拿大 / Ha Ha! Canada》中文散文征稿启事

你是否曾因一句英语表达闹出笑话?是否在超市、社区、办公室感受到文化差异的震撼?是否想用中文写下你在加拿大生活的真实故事?

我们正在寻找你——愿意用笔记录移民生活的喜怒哀乐,呈现文化碰撞背后的现实与思考,用中文述说加拿大的“另一面”!

征稿目的

通过中文非虚构写作,活跃加拿大华人社区文化生活,记录社会、文化差异对移民带来的真实冲击,帮助新移民更好地理解并融入加拿大本地社会。

征稿要求

  • 作者身份: 需持有加拿大合法身份(永久居民、公民、留学生或持工签等合法身份)
  • 作品内容:
    • 体裁为非虚构类中文散文
    • 内容不限,但须围绕在加拿大工作、生活中遇到的文化、社会差异。
    • 可幽默、感人、深刻、批判,鼓励真情实感的表达。
  • 字数要求: 每篇1500–3000字

作者权益与签约说明

  • 入选作品将由《戏说加拿大 / Ha Ha! Canada》编辑委员会(下称编委会)正式出版(中英文双语对照)。
  •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,编委会拥有使用权。
  • 作者无需缴纳任何费用。
  • 所有出版、发行、宣传等费用由编委会全权承担。
  • 作者不获得稿酬,但将免费获赠中英文版书各两本。

投稿方式

请将您的作品以Word附件形式发送至:[email protected]

邮件主题请注明“投稿 + 作者姓名”

邮件中请附上作者简介(200字以内)

投稿时间

即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止

评审与入选通知

  • 所有来稿将由编委会统一评审。
  • 入选作品将于2026年2月前通过电邮通知作者。
  • 计划于2026年底前出版发行,并在多伦多、温哥华、蒙特利尔等多个城市举办新书分享会和相关宣发活动。

用中文写出你心中的加拿大,
让世界看见我们的故事!

——《戏说加拿大 / Ha Ha! Canada》编辑委员会 敬邀

RELATED ARTICLES

Most Popular